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朱镕基疾恶如仇,让官员忌惮,宋平同志曾劝他不要批评官员过严

2022-03-17| 发布者: 东部之声|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在国内,有很多人喜欢朱镕基,也有很多人害怕他,他在人民群众中的口碑很好,却有很多官员害怕他的批评而躲......
私人影视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sirenys.org

在国内,有很多人喜欢朱镕基,也有很多人害怕他,他在人民群众中的口碑很好,却有很多官员害怕他的批评而躲避他,对他产生忌惮。

对于贪官们来讲,朱镕基的存在就像阎王一样,只要他到哪个地方去视察,哪个地方的贪官便瑟瑟发抖,害怕得很。从朱镕基的个人性格来看,他敢说敢做,疾恶如仇,容易得罪人,他能走到总理这个位置,可谓是非常幸运的。

早些年,朱镕基工作时,就没少因为自己这个疾恶如仇的性格而遭人排斥,一度坐了很久的冷板凳。

好在,朱镕基个人能力非常强,政府里有不少赏识他的人,他们看得出朱镕基是有才能的,看得出朱镕基是对事不对人,性格直率,刚正不阿,但在事业发展中,却遇到了很多伯乐。

在这些“伯乐”中,邓小平是最重要的一位,也是最特殊的一位,他非常支持朱镕基,也很了解朱镕基,邓小平曾说“朱镕基只适合当一把手,不适合当二把手。”朱镕基也曾这样评价两人的关系:我认为自己就像他的学生一样,老师愿意扛住压力提拔我,我就要给他争口气!

在建国后的历届总理中,朱镕基是少有的火爆脾气,特别是遇到重大事件,或者涉及人命攸关的情况时,朱镕基的火爆脾气上来了。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时,江西九江政府花费重金修建的堤坝,竟然数分钟不到就被洪水冲塌。要知道,这项工程花费的经费可有几个亿之多。

朱镕基知道这个情况后,他立马带人乘专机飞往九江,刚下飞机,还没来得及休息,他马不停蹄地赶赴堤坝,看着眼前洪水淹没下的大型堤坝,朱镕基的火气再也憋不下去,他怒斥堤坝负责人:

“当初建成堤坝的时候,你们不是说固若金汤吗……怎么一发洪水,这就塌了,这样的工程必须从根上查起……人命关天,百年大计,千秋大业,竟搞出这样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腐败到这种程度怎么了得?”

很快,堤坝工程所牵扯的官员和施工方的领导,都被一箩筐地提溜出来,九江决堤这件事,在朱镕基视察过之后,九江许多政府部门的“一把手”落马,给民众一个很好交代。而从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朱镕基不仅性格火急火燎,做事风格也是雷厉风行的。

朱镕基这种疾恶如仇的性格,还体现在民生建设上,他刚刚当选上海市市长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物价涨幅过快,那时候,上海的物价上涨的态势一直没有得到遏制,特别是遇到突发状况或者重大疾病流行时(朱镕基上任伊始,就碰到上海甲肝流行),物价飞涨,直线上升。

对于物价涨幅过快的问题,上海历届市委都在研究对策,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一直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

我们都知道,影响物价上涨的原因有很多,运输行业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而那时,上海的运输系统主要以工业、商业运输为主,很少关注过民生运输,大量的运输渠道被占据,导致农业运输的资源被不断挤压,于是,就出现了上海生活用品和农副产品出现暂时性短缺,价格一路上涨的状况。

针对这些问题,朱镕基经过切实地调研之后,提出了“菜篮子计划”,这个计划就是解决市民所需的农副产品的供应问题,为了让“菜篮子计划”得到有效落实,朱镕基还专门派人到北京、天津等地区去取经,学习相关的经验,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后,朱镕基领导工作组制定了副食品生产和购销体系改革。

在朱镕基等人的努力下,“菜篮子计划”取得初步成效,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上海物价飞涨的窘况,不得不说,朱镕基的“菜篮子计划”很成功,直到现在上海都还在推行“菜篮子计划”。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菜篮子计划”刚提出时,朱镕基曾遭到不小的阻力,很多市委干部听到这个计划后,都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这些干部认为,如今上海当务之急是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而不是把钱和精力用在这些不太急迫的民生建设上。很多干部为了劝朱镕基放弃这个想法,甚至还找了不少朋友,让他们出马奉劝朱镕基。

然而昔日好朋友苦口婆心劝说朱镕基时,朱镕基的火气立马上来了,他毫不客气地反驳道:“修大厦、修高速这都是大事,老百姓的事就是小事吗?你这是谬论!”在这样的原则问题上,朱镕基对好友也是不留情面的。

朱镕基当初搞“菜篮子计划”,可以说是顶着压力在干,他在上海任职的这几年时间里,他提出的菜篮子计划一刻都没停过,也正是他的坚持,为上海涉及民生的农副食品的建设打下了基础,此后,上海市的农副产品物价一直很平稳,很少出现大的波动。

朱镕基为上海市城市建设及发展倾注了精力,他十分重视城市基础建设,他推崇以交通为中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此,在经过充分调研考察后,他准备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想把上海的快速环线给弄起来。

朱镕基当初的构想是,将整个浦西段用高架和上海两座大桥连接起来,而浦东段就可以修建立交桥。不过,当时朱镕基提出这个想法时,同样又是遭到了极大的阻力。

许多官员认为,上海的交通枢纽已经建设得足够用了,至少也还能用十几年,但朱市长这一通大规划,等于是锦上添花,但容易挤压其他资金的应用。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呢?当时上海市交通压力极大,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都被地形和人口等因素所限制着,上海市公交路线没有办法达到互通相连的效果,特别是有江的地方,这种交通窘境更是十分严重。

朱镕基认为有必要搞这个项目,至少搞出来后,能够缓解全上海堵车严重的问题。但想法是有了,又有一个难题摆在眼前:搞快速环线建设,钱不够啊!要知道,开发这个、开发那个,这已经导致上海财政一直处于赤字状况。

朱镕基的这个想法,相当于要搞个大基建,可是没钱怎么搞基建呢?许多官员都知道这个情况,为此,他们都知难而退,把难题留给了朱市长。

然而他们低估了朱市长的决心,朱镕基干净利索地直接提出有保有舍,砍掉一些建楼的项目,保证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努力争取其他发达国家和世界银行的贷款,来推行这个计划。

朱镕基这句话一说出口,会议现场一片哗然。朱镕基的这个计划涉及上海官员的作为,很多基建项目都与官员的晋升息息相关,为此,就有官员忍不住了,站起来质问:“看到建楼项目,你说得轻巧,没有这些,怎么拉得来外面的资金?”

对于官员们的反对意见,朱镕基这一次却没有发火,相反强压着火气,心平气和地解释着基建项目的利弊,在朱镕基的说服下,现场大部分同志都认可了这个项目,随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以顺利推进。

事实证明,朱镕基的交通项目是正确的,他主导实施的上海几个大工程对上海发展都起到了深远影响,也是从这一刻起,上海的枢纽性、功能性和网络化现代都市智能开始在国际闪耀。

朱镕基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尤其厌恶各种形式的官僚主义。为了杜绝政府和国企内的歪风邪气,朱镕基还多次走访基层,经常和一线职工聊天探讨,他提倡讲真话、办实事,要求市政府和企业的领导们,到一线和群众一同摸爬滚打。

朱镕基在上海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不讲情面,对于干部犯了错,他是一点脸面都不给,直接上来就劈头盖脸一顿批。朱镕基在批评别人的同时,也对自己严格要求,他曾说:

我所讲的,如果我做不到,请大家检举我、揭发我。

在朱镕基的带动下,上海机关部门的风气逐渐好转。

朱镕基在上海的成功,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不久,朱镕基就被调往中央,先担任副总理,后又就任总理。

成为总理后,朱镕基的这股暴脾气也从未改过,有意思的是,朱镕基从来不护短,他曾在1998年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中讲话中,这样回答自己暴脾气:

如果我们都是好好先生,我们就对不起人民,要做“恶人”,不要说“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变成庸人的社会,谁都不想得罪人,我不同流合污就行了”,这样想是不行的。朱镕基推心置腹地对大家说,你们可以得罪我,我气量不大,很容易发脾气,要是跟我争辩,我当场可能会面红耳赤……但是我记住了“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句话。你如果没有贪欲、你就刚强,你就什么都不怕,这句话也是我的座右铭。朱镕基说,虽然我气量不大,但我从来不记仇,也不整人……相反,对于那些敢提意见的人,敢于当面反对我,让我下不来台的人,我会重用他。当然,也不是对一切人都重用,如果他没有能力,我还是不能重用。但是,我绝对不会记仇的。

此外,朱镕基在上海期间对局级以上的干部,曾提出要求“为政清廉,办事高效,做问心无愧的人民公仆”。

毫无疑问,朱镕基对上海崛起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仅在经济上实现快速发展,他在机关风气、民生建设、基础建设上都做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

朱镕基在经济建设上所做出的贡献,实在太过耀眼,乃至于人们大都看到他在经济领域上的成果,而忽略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

不得不说,朱镕基在经济方面确是天才,就连邓小平都夸赞他:他是懂经济的领导。上海历来都是中国的工业中心,从建国以来,很少有人敢动上海工业这条大动脉。

但到了朱镕基这里,完全就是两回事,他敢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大胆地对上海工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这种做法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举动,有人说,朱镕基这是提着脑袋搞改革。但事实证明,他所主导的上海工业结构改革所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大的,甚至当初改革红利依旧影响着上海如今的发展。

除了经济领域颇有建树外,朱镕基在反腐上的敢作敢为也为大家所熟知,朱镕基曾扬言:我是一个孤儿,我不怕得罪人,你们触犯了红线,别怪我翻脸。

朱镕基在上海反腐力度是大的,他反对各种形式的腐败,提倡勤俭廉洁的官场作风,讨厌送礼贿赂,提倡凭本事上位。

在筹建上海证劵交易所时,许多人都劝他不要趟这个雷,证劵交易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搞的玩意,在国内搞这个是要承担风险的。

不过,朱镕基能够审时度势地处理问题,他认为,上海国际化势在必行,不管证劵交易是不是资本主义那一套,只要是利于国家发展、利于经济发展,就应该去做,而不是被条条框框被框住了,正是在他的坚持下,这才有上海证劵交易所的出现。

就任国务院总理后,朱镕基对于官员廉洁就更为看重,对于歪风邪气和腐败之风,他看到一个就弄一个,曾经有一次国务院全体会议上,朱镕基在现场直截了当地指出:

如今各执法单位机关都是腐败的多发区,为什么这样,就因为我们有些干部有了权力,就想贪图享受了,就想着要过好日子了。

为了更生动形象,他还举出了《焦点访谈》的一个例子:山西某地的公路收费,交警穿着军大衣,看到汽车开过来,就直接把人家拦停了,随后就开出一张60元的罚单,但凡司机不服气,马上罚单就加到120元,再不服就是240元,一个小小的交警就如此嚣张,更别说上面的当官的……这算什么执法机关?

说到动情处,朱镕基气得直接猛拍桌子说道:“爬到如今这个位置,就可以为所欲为,就可以随便享受?这怎么得了?还说什么人民公仆!”

朱镕基拍桌子的画面,在网络上可是不少,更有意思的是,他拍桌子的照片还被香港某报纸评价为:朱镕基的本事就是拍桌子、锤板凳、瞪眼睛。在2002年,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就这样提问:“如果下任总理不是你的话,你觉得他在哪个方面应该向你学习,哪个方面不应该向你学习?”

朱镕基回答:

“说到不应该向我学习的地方,我想起香港某家报纸这样说的,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锤板凳、瞪眼睛,这些都不要向我学习,但这家报纸说得不对,桌子是拍过的,眼睛也瞪过,如果不瞪眼不就是植物人了……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我只吓唬贪官污吏。”

在《朱镕基在上海讲话实录》一书中,朱镕基对自我评价时,坦诚地谈到了自身的弱点,他知道自己的性情很急躁,他还提到,早在来上海工作之前,宋平同志对他说,对干部严格要求不是你缺点,对官员批评不要过严……你应该向周总理学习……。

朱镕基自己也说,希望同志们监督改正,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他也知道做好很不容易,也一直在努力改正,但当看到百姓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九江决堤,当他看到“豆腐渣”工程时,为民出气,直言这是“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

朱镕基在任期间,好多官员都害怕他,对于这种现象,他却非常高兴:“这样我觉得挺好,干部们没点怕的,无法无天怎么了得!”

笔者认为,对官员要求严格是好事,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把工作干好才是最大的重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千里之穴而毁于蝼蚁,反贪应该侧重于防患于未然,就像朱镕基对自我评价那样“我确实对干部要求过急,批评过严。”其实,那是对官员的最大的爱护。

借此文章,向朱镕基致敬!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东部之声 X3.2  © 2015-2020 东部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