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制药商正离开中国?我们能从中看到什么? 海外观点

2022-03-11| 发布者: 东部之声|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文/DougDonahue、ForbesBusinessCouncil新冠疫情迫使全球制药业开启反思。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对药品、检测材料和基本......
学堂 https://910xiao.com/

文/DougDonahue、ForbesBusinessCouncil

新冠疫情迫使全球制药业开启反思。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对药品、检测材料和基本医疗用品的需求达到了几代人以来的最高水平,但制药行业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在最糟糕的时候,药品的普遍短缺可能暴露出了制药供应链比任何人预期的都更缺乏弹性。作为回应,行业领袖和卫生官员开始质疑几十年来指导制药生产的一些基本假设和前提。

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中国是药品生产的最佳和最可行的选择,特别是在为重要的治疗生产活性药物成分(API)方面。例如,中国生产的血液抗凝肝素占全球供应总量的80%(需要注册)。这是一个庞大的生产规模,但令生产活动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

随着新冠的爆发,这种远距离的后果变得非常明显。看看欧洲就知道了。该地区最后一家生产扑热息痛原料药的工厂于2008年关闭,而亚洲成为了其主要来源。这意味着,当疫情爆发时,欧洲国家既没有扩大扑热息痛生产所需的杠杆,也没有必要的后勤保障。它们必须接受任何离岸供应商可以生产的东西,就像其它过度依赖东方的制药商一样。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中国制造的价值。从关税、合规成本,到知识产权、安全问题,已经有许多制造商要么完全离开了中国,要么采取双源头策略。新冠疫情并没有让中国制造看起来更有吸引力,相反,笔者认为它强调了将生产转移到更靠近消费者的地方的价值。

制药行业内人士正感受到离开中国的推力,以及在离家更近的地方生产的吸力,而其它行业(汽车、电子等)的制造商出于许多相同的原因也在采取同样的行动。这可能是制造业大规模转变的开始。在这方面,制药行业收获的教训很有价值。

根据与业内资深人士的交谈以及自身在海外制造方面的经验,笔者预计在未来几年,15-25%的药品生产活动将离开中国,前往北美或欧洲。当然,大多数制药商将继续留在原地,但那些离开的制药商可能会迫使其它制药商进行效仿。

中国政府将如何应对全球生产商的撤离?一种选择是,通过提高质量、透明度、竞争力等标准来尝试扭转这种外流,这些改进措施将使得留在(或返回)中国对跨国公司更具吸引力。不过,中国在地理上仍不会更具吸引力:它仍然在半个地球之外,并由全球复杂且脆弱的供应链维系着。

从许多方面来看,将生产拉回到消费者所在的国家或大陆具有着吸引力。就制药企业而言,政府可以提供慷慨的补贴,以防止2020年情况的重演。然而,这无法掩盖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

例如,获取生产启动资金是制药行业的一个巨大障碍。大多数制造商不愿离开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无法为其它地方的业务开展提供资金。生产启动的高成本是任何制造商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时间线也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为一个全新的药品生产设施取得FDA认证可能需要数年时间,而因为FDA的检查人员数量有限,所以最终所需时间无法确定。任何制造商、药物公司或其它机构都必须考虑合规的现实,并寻找捷径。

“该留下还是离开中国?”在新冠疫情之前,制造商就在考虑这个问题,而答案仍然像以往一样难以捉摸,如今这个问题变得更紧迫了。在这个制造业的关键时刻,大家都需要重新考虑自己应该在哪里经营,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DougDonahue是福布斯商业委员会(ForbesBusinessCouncil)成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东部之声 X3.2  © 2015-2020 东部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