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SEO http://guangzhou-seo.org 【环球时报记者叶蓝】1500人组成的选委会产生后,香港社会的关注焦点转移至12月的立法会选举和明年3月的特首选举。其中泛民在这次选委会选举中近乎缺席,究竟是否参与立法会选举也成为焦点之一。 据香港头条日报网报道,香港民主党11日傍晚发文称,民主党就今年年底立法会换届选举的党内甄选,提名期已截止,没有收到任何党员提交报名表格。这意味着民主党将缺席新一届立法会选举。事实上,民主党内部就是否派人参选一直举棋不定,最后把责任推到众委会头上。9月30日,该党发出有关“2012立法会选举民主党候选人甄选机制”文件,列出基本门槛,要求有意参选的党员须获得欲参选选区所属支部20名会员以及其余4个支部各5名会员联合提名,即需要取得40名党友支持,同时须在特别会员大会获得过半数出席会员投票支持,才能获得推荐。条件可以说相当苛刻,一直乏人问津,只有新界西支部成员韩东方声称会参与选举,但他日前坦言,因为只取得不足10个提名,未能出线参与党内甄选。 香港国安法实施后,多个反对派团体宣布解散,包括“教协”“民阵”等,一些主要党派也有解散意愿。今年4月,公民党的杨岳桥、谭文豪等4个头目向前党友发联署信件,称保释期间已提出解散公民党。不过仍有一些团体准备参与立法会选举。9月24日,“民协”3名区议员在宣誓仪式中过关,区议员廖成利表示支持该党派人出战立法会选举:至于自己是否参选,他形容是“最后的选择”。10月2日,“新思维”主席狄志远称,包括他在内有三四名成员正积极考虑参选,将于本月23日会员大会决定派多少人出战。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称,民主党错判形势,放弃温和及理性路线,使自己走向无立足之地;作为政治团体如不参选,等同自行放弃参政平台,长此下去根本无法发展。他认为,民主党若想继续下去的话,应该修改政纲,在宪法及基本法下全心全意支持“爱国者治港”的根本原则,与反中乱港割席。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郭伟强认为,这次民主党无人参选新一届立法会,主要是该党内部问题。他认为,民主党走到今日的地步,完全是领导班子误判形势,以为走激进路线才是出路,事实证明这其实是一条不归路。立法会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议员马逢国表示,立法会内有不同政见的议员并无问题,最重要的是遵守宪法、基本法,在“爱国者治港”的原则下为香港而努力。 延伸阅读: 港媒:法官沈小民请辞将举家移民英国曾4月释放14暴徒 【环球网综合报道记者赵友平】香港《星岛日报》消息,香港区域法院法官沈小民早前已正式向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请辞,提前60岁退休,生效期为下月初。报道援引消息称,沈小民将偕同妻子及一对儿子移民英国,放弃每月逾23万港元的薪酬。报道称,沈小民成为香港国安法订立后,首名决定离港移居海外的本地法官。 报道称,沈小民在处理2016年旺角暴乱案件时,以“逃跑属参与暴动”为由,将案中3名被告裁定暴动罪罪成,各监禁3年,但却在2019年的湾仔暴动案中,认为众被告遇警即逃有可能是“应警方警告而离开”,或是基于对警方的“恐惧”的“自然反应”,结果一度被外界质疑持双重标准。 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截图 据《星岛日报》报道,将近60岁的沈小民先后于去年10月及今年2月下旬,分别将“八三一”及“十一”两案共14名被控暴动罪的男女被告,全部裁定脱罪。其中,去年9月审理前年的“八三一”湾仔暴动案的8名男女被告中,他先裁定控方针对女社工陈虹秀的表面证据不成立,下令陈虹秀无须对控罪答辩,当庭释放。同年11月再裁定余下7名被告全部罪名不成立。 香港“点新闻”报道截图 香港文汇网报道截图 在裁决时沈小民接纳辩方的部分看法,即不排除被告等人是希望到场“见证这难得的历史时刻”。至于针对各被告当时身穿黑衣,他宣称“选择服饰颜色纯属个人喜好”,而带备“猪嘴”“口罩”“眼罩”或“手套”等用作“保护自己”也是“无可厚非”。沈小民在裁决时更声称各被告遇警即逃有可能是“应警方警告而离开”,或是基于对警方的“恐惧”的“自然反应”,乃裁定其余7名被告的暴动罪全部脱罪。 港媒此前报道,在前年“十一”一案中,香港警方在湾仔一住宅搜出白电油、玻璃樽及布条等物品,住宅租客及屋内5人被控“串谋暴动及串谋非法集结交替控罪”,沈小民在审讯后,裁定6名被告罪名不成立。 沈小民在近4个月内接连判前年“八三一”和“十一”两案,共14名被告甩掉暴动罪,香港律政司不服沈小飞的裁决,以案件呈述方式提出上诉,直指沈小民裁定各被告暴动罪名不成立,因未能合理而全面考虑及分析案中整体证据,或未能处理针对各被告的证据,以及考虑了不相关的元素。 沈小民(资料图) 1987年在英国取得社会科学士(法律及经济)学位的沈小民,1989年在英国法律教育委员会完成大律师公会期终试。随后分别在英国及香港取得大律师资格,并于1990年起私人执业,直至1997年获委任为裁判官,2012年9月晋升为香港区域法院法官。 根据司法人员薪级表显示,担任香港区域法院法官的沈小民,每月薪金为23.095万港元。另外,法官及司法人员也享有各项福利和津贴,其中包括房屋福利、医疗及牙科福利、本地教育津贴、司法人员服饰津贴,以及就休假外游所提供的交通服务等。根据《司法人员条例》,区域法院法官的正常退休年龄为65岁,但可以自愿选择提早退休。 港媒此前曾整理出沈小民“经手”的部分黑暴案 2019年10月1日湾仔暴动案:6名被告被控串谋暴动罪及一项串谋参与非法集结成为交替控罪,沈小民裁定6名被告罪名不成立。 2019年11月理大一带暴力冲突事件:19岁哈萨克籍浸大学生被控一项有意图而企图纵火罪。沈小民在裁决时称,署理警长与处理证物的警员口供有矛盾,法庭无法肯定事情的始末是否真如警员所形容,裁定被告罪名不成立。 2019年8月31日湾仔暴动案:沈小民裁决时接纳辩方的部分看法,称不排除众被告是希望到场“见证”这“难得的历史时刻”云云,最终裁定8名被告全部暴动罪脱罪。 2019年10月1日黄大仙暴动案:20岁男生林子浩在黄大仙纪律部队宿舍外,走出“伞阵”并向警方防线投掷砖块,他否认参与暴动罪受审。沈小民声称两名警员口供可信性不足,甚至质疑警员有可能在供词上“添枝加叶”,更声言单凭被告在基协中学外被制服及他身上的装备“证明不了什么”,被告或只是“路经现场”。由于法庭“无法安心地”接纳两警证供,裁定被告暴动罪名不成立。 对于港媒曝出沈小民将移民英国,有香港网友呼吁:“别让沈小民跑了”↓ 林郑月娥:不想主动挽留移民港人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布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后,有关港人移民是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图源:视觉中国 据香港《星岛日报》10日报道,林郑9日在电台节目上谈及该问题时表示,不想由特区政府主动挽留移民港人,而是希望向市民展示香港的未来,包括未来居住环境、生态保护和各项产业发展,再由市民自行决定。她表示,希望通过这份施政报告,让巿民看到香港的前景。林郑称,外国公司赴港及移民赴港的两个指标都很正面,海外及内地公司在香港设立公司的数字也有升无减,都属于“信心的标准”;如果有已经移民的巿民想回港,特区政府十分欢迎。 香港爆发“修例风波”后,英国等西方国家抛出所谓优惠措施吸引港人,并大肆炒作“移民潮”。但不少移民不到半年的香港人选择了回流。有港媒8月31日曾采访多所学校的校监及老师,汉鼎书院创校校监徐莉表示,确实发现学生有回流本港就学的现象,多数从英国返回香港,且不仅出现在本地学校,国际学校也有。她说,绝大多数当初请假休学的学生,新学年已回港就学,而未回港的学生也表示处理完家中事务或等通关之后,就会回港上学。香港“01”网称,在所谓的“移民潮”带动下,香港公立中小学曾出现“退学潮”。但新学年在即,陆续有小学校长接到移民港人问询,想了解学校招收插班生的要求。 与此同时,选择移民的香港人,并非都获得了更好的生活。以英国为例,港媒表示,受脱欧和新冠疫情双重打击,去年英国经济的萎缩幅度位居G7之首,新移民在当地找工作相当难。大部分商店被迫关门,大企业倒闭,银行界及大型百货集团裁员,写字楼秘书都已一职难求,“就算找到工作,也只是连当地人都不肯做的活,譬如在农场打杂的苦力,做外卖仔,水、电黑工或建筑工人”。有在英生活40多年的港人说,BNO持有人未入籍,不是英国公民,不能享受社会福利,但衣食住行、接受教育等开销很大,天天生活开销坐吃山空。日前,有移民英国的港人父母在社交媒体上的“英国香港人生活交流区”中发文,透露生活惨况。他们表示儿子在校被欺凌,上学几天后突然在他们面前哭诉。还有网民在网上分享一起抢劫案,称他住在伦敦的朋友晚上开车回家,在停车场等候车位时被戴安全帽的摩托车骑手拿铁槌敲碎其车窗,并抢走手上的手提包,“损失不大,但令人挫败”。有“黄丝”在社交群组称,他抵英后发现当地经济很萧条,若不是有亲戚收留,早就饿死街头,现在几乎天天都梦到香港这个家,还称“好后悔”。有人在网上拍视频分享称,有金融专业背景的自己举家移民英国后,申请超过百份工作,没有一份成功应聘上,最终只能放下身段,改去中餐馆送外卖,收入大幅减少,工资仅是在香港时的三四成。不堪生活令他们如梦初醒,不禁反问自己:“在香港是不是真的那么差,值得放弃一切去移民?要认真想清楚。” 英国内政部曾估计称,2021年至2025年间,移英港人或最高超过30万人。但有港人总结了移民英国后悔的三大原因:一是经常遭英国人歧视;二是文化差异大;三是英国排华心态难免歧视香港人,回流香港自然成了更好的选择。英籍资深大律师江乐士撰文批评英国诱骗港人移民,以填补脱欧后的劳动力不足。江乐士说,英国脱欧后,面临很多社会发展问题,如房屋问题、犯罪率上升、种族关系紧张等,而草根阶层对海外移民的歧视问题亦相当严重,移英港人除非拥有特别技能或专业技能,否则便要在英国从事低下层的工作。建造业议会主席陈家驹称,如果勉强继续留在外国生活,不但牺牲自己,孩子也未必能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将会“害他们做一世二等公民”;即使举家回流,孩子也会错过好几年在港学习中文的机会。而在未来社会,不能掌握良好的中文书写和沟通能力,对事业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