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李鹏:14岁被毛主席称赞“了不起”,后成周总理义子,官至正国级

2022-02-25| 发布者: 东部之声|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1942年秋,毛主席、周恩来、陈云等中央领导人居住在延安杨家岭,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陈云的窑洞里来了一名14......
辩护律师

1942年秋,毛主席、周恩来、陈云等中央领导人居住在延安杨家岭,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陈云的窑洞里来了一名14岁的少年做客,一老一少在窑洞里聊了一会儿,陈云看外头天色渐晚,便对少年说道:“我们去吃饭吧!”

随后,陈云就拉着少年来到了小灶食堂,正好遇上了正在食堂吃饭的毛主席,毛主席远远地就看到了陈云二人,大声招呼二人来自己身边坐下,陈云见此便带着少年来到了毛主席身边。

主席放下碗筷,看着陈云身边的少年问道:“这个娃娃是哪里的?”陈云如实回答:“他的父亲是李硕勋,他现在是延安大学中学部的学生。”

听到“李硕勋”的名字,毛主席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下,总觉得很熟悉,但又有些记不清了。陈云见状立马说道:“也就是赵世炎同志的妹妹的孩子。”

图|陈云(中)和毛主席(右一)在一起

一说“赵世炎”,毛主席立马明白了,兴致也高了起来,早年毛主席和赵世炎一起参加革命,建立了非常深厚的革命友谊,看着眼前的少年,主席缓缓说道:“世炎啊,我们熟得很,他是革命的早期领导人,不过世炎是搞工人运动的,我是搞农民运动的。”

“李硕勋同志我想起来了,他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来听说在海南岛牺牲了。”说起赵世炎,毛主席的思绪一下子就清晰了,赵世炎是烈士李硕勋的妻兄,也是眼前这个少年的舅舅。

图|赵世炎同志

主席拉住少年的手,关切地问道:“你看不看小说啊?”

少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回答:“看,正在看《三国演义》。”

一提起《三国演义》,主席立马就来了兴趣,毛主席很喜欢中国的这些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更是看了好几遍。

毛主席接着问少年:“你最佩服《三国演义》里的哪一个人啊?”

少年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曹操!”

图|曹操画像

听到这个回答,毛主席有些吃惊,年轻人一般都更喜欢赵云、关羽那样义薄云天、能征善战的大英雄,眼前的少年倒是很特别,居然喜欢“枭雄”曹操。主席问少年为什么喜欢曹操,少年回答:“曹操能团结干部。”

“官渡大战后,曹操缴获了许多属下私通袁绍高官的书信,但他并没有处置这些人,而是烧掉了这些书信,因此团结了一部分抱有二心的人。”少年回答。

毛主席听完少年的这段话连连点头称是,这个年纪能有这样的见地和格局,可是相当了不起啊!主席高兴地笑着,对身旁的陈云嘱咐道:“这个娃娃了不起,要好好培养,将来一定是个人才!”

图|李鹏

这位和毛主席聊《三国演义》的14岁少年,就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国务院原总理李鹏同志,后成周恩来义子,官至正国级。

晚年的李鹏同志回忆起14岁的时候毛主席的这次聊天依旧感慨良多,李鹏语重心长地说道:“毛主席讲过,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一些犯了错误的同志,只要勇于承认并且在实践中改正了错误,我们还是要相信他们的!”

图|晚年的李鹏

一、烈士后代,经历坎坷

李鹏出生于1928年上海的一个革命氛围浓厚的家庭中,他的父亲李硕勋、母亲赵君陶、舅舅赵世炎、三姨赵世兰都是我党早期优秀的革命人士,一家人都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生长于这样的家庭中,李鹏从小就立志于革命事业。

可惜的是,李硕勋同志英年早逝,3岁的李鹏跟着母亲回到了成都娘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1938年,与组织失去联系多年的赵君陶突然接到了一条秘密通知,要求她去旅馆里见一个客人。

这位客人不是别人,正是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邓颖超是受周恩来的委托,来成都接赵君陶和李鹏去重庆生活的。

图|邓颖超和周恩来合影

李鹏第一次见到邓颖超的时候,只觉得眼前的妇女十分亲切,邓颖超叫着李鹏的小名“兰兰”,慈祥地摸着李鹏的头,这一切都让李鹏感觉十分温暖。

在邓颖超的带领下,李鹏跟着母亲赵君陶来到了重庆曾家岩50号“周公馆”。周恩来见到李鹏后,心疼地把他搂在怀里,说道:“你和你母亲吃了太多的苦,自从你父亲牺牲,我们就一直在找你们,如今终于找到了,我想收养你为义子,不知你愿不愿意?”

幼年丧父的李鹏一直都很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怀,慈祥温柔的周恩来让李鹏好感倍生,见周恩来这样说,李鹏内心无比激动,他高兴得跳起来,抱着周恩来说道:“周爸爸好,周爸爸好!”

图|曾家岩50号周公馆

周恩来和邓颖超一生都没有生儿育女,但是他们却拥有许多的“孩子”,夫妇二人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包括李鹏在内的烈士后人,成为了许多烈士后人心中最敬爱的“周爸爸”、“邓妈妈”!

李鹏十分感谢周恩来夫妇对自己的照顾,如果不是他们的帮助,李鹏也就没有机会去延安生活,更不可能出国留学,周恩来夫妇对他而言不仅仅有伯乐之恩,更有养育之恩!

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成长环境使得李鹏和我党早期的许多革命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除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外,李鹏和邓颖超、陈云等人都很熟悉,深得革命先辈教诲。

图|周恩来

二、成周总理义子,备受关怀

回忆起在曾家岩生活的日子,李鹏总是感慨万分,成为周恩来的义子后,周恩来夫妇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对他关怀备至,这让自幼缺失父爱的李鹏感觉到了莫大的温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

周恩来非常关心李鹏的学习和生活,小时候,李鹏有一点驼背,周恩来经常用手拍拍他的背,又用拳头敲敲他的后脖子,说道:“要挺起胸膛,身体才健康!”

这件事周恩来一直记在心里,后来李鹏去了延安生活学习,周恩来每次见到他也总会提醒他“不要驼背”,1960年,周恩来在沈阳接见烈士子女,这一年李鹏已经32岁了,周恩来见到李鹏后,依旧关切地说:“依旧要加强锻炼啊,你还和小时候一样,有一点驼背啊!”周恩来的话让李鹏备受感动,每次见到“周爸爸”都像回到了家一样,温暖又自在。

图|青年李鹏

李鹏在曾家岩小住了一段时间,每天都有许多统战工作人员和重庆民主人士来拜访“周爸爸”,李鹏看到了许多的社会名流,大家围坐在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间内畅所欲言,共商国家大事!

周恩来还向郭沫若介绍了李鹏,他将李鹏拉到自己身边,对郭沫若说道:“这是李硕勋的儿子,现在在育才学校学习。”

郭沫若和李鹏的父亲李硕勋有一些情谊,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见到故人之子,郭沫若也十分感慨,对李鹏也是好感倍生,经常询问李鹏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图|郭沫若

后来,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重庆也不安全了,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党中央决定将重庆的一些同志家属和工作人员撤回延安,其中就包括李鹏。

李鹏离开重庆的时候,周恩来特意将他叫到了自己身边,嘱咐李鹏要在延安努力学习,以后和妈妈一起去延安看他。李鹏虽然年纪小,但是很懂事,他知道延安是革命圣地,是毛主席在的地方,所以他很快就同意了周恩来的这一安排。

1941年2月,李鹏来到了延安,进入了延安大学中学部学习,在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李鹏整整生活了5年,也对延安产生了极其深厚的感情。

图|革命圣地延安

三、参加延安大生产,深得毛主席赞赏

李鹏在延安生活的那几年,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除了日军频繁地“扫荡”外,还有国民党经常性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导致延安的生活十分困难。

当时,李鹏和七八名同学挤在一个窑洞里,夏天热得睡不着,就把被褥搬到院子里,躺在星空下睡觉,冬天又太冷,李鹏就和同学们挤在一起取暖,日子很不好过。

但是,条件艰苦的延安同时又充满了希望,为了解决部队的困境,毛主席和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在延安的黄土地上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毛主席的经典名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更是鼓舞了大批延安青年。

图|延安大生产运动

李鹏和同学们也积极投身于大生产运动中,很快,李鹏的生活条件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除此之外,李鹏作为烈士后人,也得到了许多中央领导同志的帮助。

李鹏刚来到延安的时候,“蔡畅妈妈”就来见李鹏了,蔡畅和赵君陶是多年的好友,得知故人之子来到了延安,蔡畅和李富春心情非常激动,立马将李鹏接了回来。

看着眼前已经长成半大小伙子的李鹏,蔡畅感慨颇多,她说道:“小时候你长得胖胖的,两条小腿圆圆的,我们都很喜欢你。”

李富春在见到李鹏后,更是高兴地将李鹏一把抱了起来,说道:“你终于来了!”

图|蔡畅和李富春合照

一阵寒暄过后,李鹏从背心的口袋里掏出一封信和60元法币交给了蔡畅,这封信是母亲赵君陶亲笔写的,信中大致的内容是希望李富春、蔡畅夫妇可以帮助自己抚养李鹏,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蔡畅看着故人熟悉的字迹不禁落下泪来,如果不是革命形势所迫,李鹏一家又怎会四散分离,蔡畅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完成赵君陶的嘱托,照顾好李鹏。

后来,李鹏又得到了当时的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同志的关怀和照顾,陈云将他接到了自己的窑洞里,同李鹏进行了谈话,在此后的日子里,陈云经常将李鹏叫来自己家,帮助李鹏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

图|陈云在延安

1942年秋天的一天,陈云带着李鹏去小灶食堂吃饭,偶遇了毛主席,李鹏和毛主席聊起了《三国演义》。这一年李鹏只有14岁,但是他的那句“曹操能团结干部”,让毛主席刮目相看,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

主席丝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连声嘱咐陈云一定要好好培养李鹏,将来他一定是个人才。毛主席的夸奖也让李鹏记了一辈子,回忆起和主席这段简短的交谈,李鹏十分骄傲自豪,主席的教诲也成为了李鹏的人生信条。

图|毛主席在延安

四、留学苏联,志向高远

早在重庆曾家岩生活的时候,周恩来就曾打算将李鹏送到苏联留学,但是去往莫斯科的路线被新疆军阀盛世才封锁,出于安全考虑,周恩来才决定将李鹏送到延安学习。

1948年,国内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李鹏在内的21位青年经中共中央批准被送到了苏联学习,为建设新中国储备人才。

当时任弼时同志正在苏联养病,他接待了这批青年学生,嘱咐大家不要单一地选择专业,也可以多学习下经济管理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至于具体到哪一个学科,任弼时充分尊重了每一位学子的个人意愿。

李鹏思索了很久,最终决定选择当时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莫斯科动力学院的水电专业,对于李鹏的这一选择,任弼时很欣慰,因为我们国家急需这方面的人才。

图|任弼时

在苏联学习期间,李鹏格外努力,深得老师青睐,最终,他的毕业设计得了满分,成为了当年中国留学生中的佼佼者。

后来毛主席访问苏联还特意接见了李鹏等留苏学生,多年未见毛主席,李鹏心情十分激动,毛主席嘱咐大家要锻炼好身体,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争取为国家作出贡献。

李鹏看着主席熟悉的面孔,既感动又高兴,他在心中暗自发誓,学成归国后,一定要为建设新中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苏联留学期间,李鹏被选为中国留学生总会的主席,每天除了繁重的学习任务外,还要接待国内外的新生往来,组织留学生学习党组织的有关文件和报告,帮助留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还要协助访苏代表团完成接待工作。

留学生总会的工作极大地锻炼了李鹏,这也为李鹏后续的人生奠定了基础,增长了才干和经验。

图|李鹏

五、扎根基层,身先士卒

也许是因为14岁时毛主席对自己的高度赞赏,李鹏一直都非常努力,努力成为毛主席所说的“人才”。

李鹏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后回到了国内,刘澜波找到了李鹏,问他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当时摆在李鹏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到部里当秘书,一个是深入基层学习经验。李鹏想也没想就回答:“我愿意到基层去工作!”

从以往的经验中得知,许多外国留学生回国工作后都容易和实际脱轨,李鹏深知前人的教训,要想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一定要深入基层,学习实践经验。

图|丰满发电厂

1955年,李鹏来到了吉林丰满发电厂出任见习厂长,跟着原厂长李旭同志学习锻炼。李旭对于这个喝过洋墨水的留学生非常赞赏,他曾对人说道:“李鹏没有留学生的架子,能够和工人、技术人员打成一片,在技术上也很有前途。”

在丰满发电厂期间,李鹏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进退,深得工人喜欢,很快就成为了发电厂的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1965年,李鹏升任阜新发电厂厂长,在职期间兢兢业业,长期深入生产一线,风雨无阻,四季不变,厂里的工人提起李鹏,个个都竖起大拇指,对李鹏十分赞赏。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李鹏作为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在危急关头迎难而上,迅速率领救灾队伍赶赴唐山,将自己带来的柴油发电机投入使用,向唐山市中心及周边区域送电,带给了悲痛中的受灾群众极大的鼓舞。

图|唐山大地震老照片

在救灾过程中,李鹏和抢修队的同志们深入唐山各地,抢修变电站,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地震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就恢复了唐山地区的供电工作,李鹏在本次抗震救灾运动中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1981年的龙羊峡水电站大洪水中,李鹏作为电力部部长再一次身先士卒,来到了现场指挥抗洪抢险,在气象部门的配合下,李鹏积极利用科学手段调度抗洪大军,尽最大的努力挽救洪水造成的损失,最终龙羊峡抗洪抢险工作取得了巨大胜利,亲临一线指挥的李鹏,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

曾经在延安生活过的李鹏从未忘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在其灿烂辉煌的人生中,李鹏一次次身先士卒、勇于担当,为建设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如毛主席当年在延安所说的那句话:“这个娃娃了不起,要好好培养,将来一定是个人才!”

图|李鹏(前)

六、官至正国级,不忘主席教诲

李鹏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工作中他一直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作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1982年的时候,中央决定将水利和电力部门合并成新的水利电力部门,原来的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出任部长,李鹏则出任第一副部长,对于李鹏来说,这算是降职了。

这件事在李鹏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鹏曾在回忆录中提起了这件事,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革命者,最开始的初衷就是为了革命,不是为了做大官,发大财的。只要组织需要,自己就应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作出贡献,接受组织的安排。

当时不少同志担心李鹏对这一安排感到不高兴,纷纷来安慰李鹏,没想到李鹏自己的状态调整得很好,他坚决表示:“当副部长,能上能下,当好助手,协助钱正英做好工作!”

李鹏,是一个坚定又纯粹的革命者,他和毛主席一样,是一个将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无私奉献给国家与人民的人,他们都是不求回报的奉献者!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李鹏被选为中央委员,一年后出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在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项目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图|李鹏

1988年,李鹏当选为国务院总理,积极带动我国经济发展,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殚精竭虑。

1993年,李鹏再一次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为国家的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事业燃烧自我,李鹏成为了人民的“骆驼”,默默无闻地负重前行。

李鹏的一生都是极度纯粹的,从来到延安的那一刻起,李鹏就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关联在一起,特殊的人生经历让他经常接触到我国早期革命先烈,聆听先烈的教诲,毛主席、周恩来、陈云等早期中央领导同志都曾给李鹏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李鹏一生未敢忘记先烈教诲,用兢兢业业的工作、默默无闻的付出回报先烈的教诲和帮助!

结语:

在1942年的秋天,14岁的李鹏在毛主席面前侃侃而谈,一句“曹操能团结干部”得到了主席的高度赞赏,也许从这个时候开始,毛主席就发现了李鹏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格局。

“这个娃娃了不起,好好培养,将来一定是个人才!”为了配得上毛主席称赞的这句“了不起”,李鹏用一生的努力和奋斗证明自己,最终他真的成为了了不起的人才,国家和人民的先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东部之声 X3.2  © 2015-2020 东部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