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虎门慈善探索“慈善+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

2022-02-24| 发布者: 东部之声|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虎门慈善会自1月启动第三届“创益种子计划”公益创投活动以来,充分整合镇内慈善资源,发挥虎门镇社会工作......
看影院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kanyy.org

  虎门慈善会自1月启动第三届“创益种子计划”公益创投活动以来,充分整合镇内慈善资源,发挥虎门镇社会工作与志愿者协会的专业优势以及虎门慈善会志愿服务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围绕民生兜底服务、精准帮扶、基层社区治理等需要引入专业社工和志愿者,探索培育“慈善+社会工作+志愿者”联动服务项目,依托慈善资金和资源支持志愿服务,整合专业服务队伍开展精细化的服务。

  “银发守护”特殊困难长者居家医养结合项目是第三届公益创投中“慈善+社工+志愿者”的一次新尝试。虎门慈善会秘书长黄绮琴表示,这种合作模式撬动了镇内的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等资源,搭建了镇内爱心企业、专业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参与公益慈善的平台,能将单一、分散的慈善资源、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以及志愿者的人力优势有机结合。

  “让爱回家”项目救助社区流浪乞讨人员

  黄绮琴介绍,“让爱回家”——虎门镇流浪乞讨人员街面救助项目也是“慈善+社会工作+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的典型案例。该项目经过三年的发展,打通了资源壁垒,整合了慈善资金、社工的专业优势、志愿者的主动性,同时利用短视频等传播手段,扩大项目的影响力。

  据了解,虎门慈善会从2019年开始开展“创益种子计划”公益创投活动,不断创新慈善载体,延伸慈善服务的触角和覆盖面,“慈善+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已成为虎门推动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

  接下来,虎门慈善会将紧扣中心大局,主动担当,以项目为抓手,探索建立“慈善+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聚焦困难群体需求、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动员和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慈善公益事业中来,让优质慈善公益项目落地生根,进一步彰显“大爱虎门”的城市温度和品质。

  “银发守护”项目社工走访社区低保、特困老人

  案例

  建立跨专业团队,全方位精准对接长者需求

  “银发守护”特殊困难长者居家医养结合项目是由虎门慈善会第三届“创益种子计划”公益创投项目资助,由虎门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执行,组建“双百社工+医务人员+照顾者+志愿者”跨专业合作团队为虎门镇内户籍年满60周岁及以上低保、特困、残疾、空巢、留守和轻度失能老人等特殊困难长者开展疾病预防、保健养生、康复训练、慢病管理、出院关怀及后续跟踪、家属支持等服务,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现医疗养老服务下沉,守护特殊困难长者的身心健康。

  项目负责人虎门双百社工周紫珊告诉记者,该项目整合了镇内的慈善资源、双百社工、志愿者的力量,前期已在全镇30个社区排查了接近2000户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摸底了500余户困难长者情况,收集了200多条困难帮扶需求;链接了社会资源,计划联合医院、敬老院、关工委、退管服务中心、社区等部门组建医养结合公益人才队伍;为镇内特殊困难长者开展检查建档、慢病管理、康复治疗、保健养生、家属支持等服务,实现医疗养老服务下沉,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多方联动,建立联合救助模式

  世界上最温暖的路是回家的路,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动员社会力量加大资源整合,引入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参与项目服务,提升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帮助更多的家庭早日找回失散亲人,让更多的流浪人员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由虎门慈善会第三届“创益种子计划”公益创投项目资助,东莞市虎门让爱回家公益服务中心执行的“让爱回家”——虎门镇流浪乞讨人员街面救助项目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该项目从2019年起就获得虎门慈善会资助,经过2年的摸索,从2022年开始,联动虎门双百社工、公安义警、平安志愿者、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等多方力量,协助虎门镇公共服务办公室、虎门公安分局、东莞市救助站开展多元化服务,通过劝导帮助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回归社会,减少街面流浪人员数量;通过志愿者募集、救助管理站提供等方式,筹集救助物资,为有需要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物资救助。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已为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建立档案超过500份。

  “目前,该项目的服务模式主要是由虎门平安志愿者、义警联动开展街面救助,社工则跟进开展个案心理辅导、项目设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则进行案例救助的资料整理。经过了三年的发展,项目成效显著。”项目负责人李麦香说。

  【记者】薛屏

  来源:虎门慈善会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文章来源:南方Plus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东部之声 X3.2  © 2015-2020 东部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