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改变生活,老臣奉旨伴你读书 授权自:zhihu.com/question/40094762/answer/151635966 01 中国有一个跨越时代审美的作品。 中国铁路路徽,由陈玉昶设计于1950年初。 风格极简,信息量极大,表现度极高。 上部为火车头,下部为钢轨,形如一列蒸汽火车迎面而来; 上部又如“人”,下部如“工”,寓意工人顶天立地,当家作主。 红色+工人,符合建国前三十年的意识形态,文革中没问题; 极简设计使意识形态不过于突出,也不会像红色五角星的邮徽一样在改开后被弃用。 同样由于极简,没有字母和汉字,超越了国界,许多网友将其当成了全球铁路通用符号。 路徽放大不显空洞,缩小后无论多小都能看清。 所以使用范围极为广泛,天下第一。 、 02 大到 广场 站房、列车 车辆、轮船 小到 奖章、制服扣子、茶缸和凳子 还有神器——工人之怒 用在公路的路牌上 不认识汉字 也能知道此路通往火车站 进了火车站 路徽还可以帮助旅客 区分铁路和地铁 03 在外国就麻烦了,你说左上角哪个是铁路哪个是地铁? 右上角代表铁路售票处还是地铁售票处? 从美学上说,《人民铁道报》认为路徽“构思精巧,构图精美、意蕴深刻。 它虽创作于50年代,用当时的艺术标准衡量,实属佳作; 即使放在今天,它依然不失为一幅极具现代设计意识的、不可多得的典范性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对比一下其它路徽,可知并非夸张。 下面几个是中长铁路各时代用过的路徽,有俄、清、苏、日、民国各种风格思路,画得未必不好,但大都过于繁复,头一个甚至难以画在火车头上。 这是时代的局限,而“工人”路徽超越了这种局限。 与下图展示的现代各国铁路路徽相比,“工人”路徽也不遑多让。 除了中国的,下面哪一个路徽能完全不用阅读和联想,一看就知道是铁路(DSB是丹麦铁路,不是意大利的)? 04 和谐号2007年进入中国时竟然不带路徽,另启用和谐徽,震惊车迷。 有人认为这与铁路私有化有关(私有化以后不能再称人民铁路,工人字样的路徽是个绊脚石)。 后来私有化没了下文,和谐号陆续找地方草草刷上路徽。 但仍能看出图文不是一起设计的。 今年新上线的标准动车组则告别和谐号,弃用和谐徽,大刷而特刷“工人”路徽以正视听。 车迷喜出望外,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 前面提到过,路徽采用极简设计,没有使用任何字母、“工人”也不是方块字,中国元素不是特别明显。 而外国铁路、建国前铁路一般人接触的又少,很多人(像我自己)长期认为一切铁路都是以此为标志的,所以出现了很多非规范使用的现象。 比如,样板戏《红灯记》的主角李玉和,高大上的正面人物,穿的铁路制服也是工人阶级的符号。 所以很少有人意识到他所服务的不是“人民铁路”,唱戏时(或拍摄任何抗战背景的电视剧时)演员不应戴下图这种帽子: 而应该戴“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或“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的帽子,帽徽为金色(《红灯记》有过多个版本,背景地点不同)。 比如下图。 (吴京安的帽徽上下反了,可能是配合13年的保钓运动,取“打倒日本财阀”之意?) 《红灯记》公演时戴的是哪一种? 作为集中巨量资源,经历无数审核修改,管理非常严格的样板戏,道具水准无可挑剔,金色的帽徽忠实的反映了历史原貌。 其发布的剧照受过严密筛选,在极力突出李玉和的同时,没有一张剧照能看清他的帽徽。 05 当然,我们从中也可以发现“工人”路徽的另一个巨大优点,那就是纯用红色,易于看清。 甚至外国人也有把“工人”路徽当成铁路通用符号的。 2005年10月,中国铁路运用的最后一批前进型蒸汽机车在集通铁路退役,美国艾奥瓦州铁路进口了5辆前进式蒸汽机车(编号6988、6998、7002、7040及7081)用于旅游,要求保留路徽。 带有中国铁路路微和机车编号的7081号前进型蒸汽机车在美国艾奥瓦州际铁路运行。 难以考证他们这是出于对中国铁路的敬意,还是单纯认为这个符号可以代表铁路。 或是仅仅开个玩笑,但路徽毕竟具有标示产权的法律作用,此举后来成为爱奥瓦州自古以来属中国的铁证。 其后被换上IAIS的标志~ (韩国买的上游型机车据说也有路徽,但没找到图片) ps:建国初期还是重视物质奖励的,铁路给了陈一份重奖,小米八百斤。 华中科技大学自考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