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一个因为鸡和火箭而著名的城市,你99%猜不出

2021-10-06| 发布者: 东部之声|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南方人获取快乐的方式,大概少不了吃鸡。试想一下:如果世界上鸡这种物种突然消失,在中国也许有90%的人(尤......
重庆市治疗牛皮癣好的医院 https://mip.mingyihui.net/hospital_17669.html

南方人获取快乐的方式,大概少不了吃鸡。

试想一下:如果世界上鸡这种物种突然消失,在中国也许有90%的人(尤其指广东人)都不知道明天该吃什么。

南方人对鸡有特别的感情,吃饭时是“无鸡不成宴”。

每只出生在南方的鸡,如果一生没遇到什么意外,通常都会被人“鸡尽其用”。

△吃饭,就得有鸡。供图/小红书@莫醒醒。

前几天我们推送了一篇关于鸡的文章。

没想到,后台评论排山倒海般袭来。其中,有13条留言都提到了同一个地方和同一只鸡,我们一度怀疑是不是被买了评论——

海南文昌。

△供图/小红书@山介广禾

一个因文昌鸡而著名的地方,

让陈晓卿不远千里来到,只为吃一口糟粕醋,尝一碗文昌抱罗粉;

△鸡鸡鸡,真·嫩到出汁了!

一个在海南被海口和三亚压一头名气,

却有最本真「海南模样」名号的宝藏小城;

△铺前老街。供图/小红书@山介广禾

拥有海南为数不多的古城;

一个和广州一样,留住了百年骑楼历史的地方;

△供图/小红书@山介广禾

抬头是宇宙星辰,低头是碧海蓝天,

因为文昌还拥有全国唯一一个滨海发射中心。

文昌,一个好看又好吃的小地方,今天城城就要喂你吃安利!

01

海南,天赐良鸡

一只鸡,是一把打开城市餐桌的钥匙。

当大家笑称椰子鸡是“深圳特产”时,按道理来说文昌人会不满:

为什么我们的椰子和文昌鸡都被押送去了深圳?

△深圳椰子鸡的,都来自文昌!

早在深圳椰子鸡诞生前,海南就和广东有扯不清的关系。

1988年以前,海南的名字还叫“广东省海南行政区”,之后单独划分建省,两个南方最爱吃鸡地方从此再没合体。

也许是惺惺相惜,两个地方的人始终对「鸡」这种动物无比尊重。

生在文昌的文昌鸡,同样有着这样的伟大使命:

做一只文昌鸡,就该有「100种打开方式」。

没有人比文昌人更懂文昌鸡,就算是深圳人也不能。

纵观一只广东鸡的生平,可以见到广东人对食材的倔强,无论从何体形到姿态都要求尽善尽美。

对比起来,文昌鸡看起来显得“屌丝”。

翅短脚短,身圆股平,按当下的说法和“矮胖粗”没什么两样。

也许文昌人是更注重鸡的内在美,才会有人第一次去尝试吃它。

△文昌鸡本,还是挺可爱的:)图/公众号@文昌旅游

白切文昌鸡

小时候不懂,为什么大人要吃淡而无味的白切鸡?

长大后才发现,白切鸡才是对鸡的最大尊重,也是南方人在时代洪流里岿然不动的专一,以及从小被家长喂白切鸡的恐惧之一。

比不上广东速度的文昌,在吃鸡方面倒十分同步。

于是,文昌鸡的命运自然少不了被白切。

但,不是为了做一碟“海南鸡饭”。

不少人以为,海南鸡饭应该在海南各个地方随处可见,食材也应该用文昌鸡来做,但事实并不如此。

△白切,yyds!

在文昌,一碟白切鸡能让一些人对当下所在的城市产生幻觉:

原来,文昌的鸡也不输广东。

文昌天赐村,是文昌鸡出生的地方。

虽说好山好水出好鸡,但文昌鸡要好吃还得归功村民养鸡方式上的执著:

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养的鸡煮“鸡饭”。

△天赐村口的牌匾,天赐良!图/公众号@悦游Traveler

在文昌,手拿鸡饭的人,能体会被脑残粉们追随的快感。

但村民的耐心,只能坚持到第120天。

这时心宽体胖的文昌鸡会从放养走地模式转为关起来笼养模式,继续吃两个月杂粮、椰油、椰子丝。

文昌人坚信这样的喂养方式,能造就出特殊的文昌鸡风味。

△图/公众号@悦游Traveler

喂了鸡的村民也没闲着,还会在鸡舍旁种些野香菜、姜、小青柠什么的。

网上有无数种教外地人吃文昌鸡的方法,加上中国人对食物溯源有无比强大的奇趣之心,他们总结下来还是去到当地吃最香。

当人们来到村里农家乐,鸡也长大了,村民种的配料刚好派上用场。

一个爱吃鸡的人去了文昌,不用问他理由。

想去体验热带风情,去三亚吧,如果想看海,去万宁吧。

但只要吃鸡门店一天没关门,人们永远能找到去一趟文昌的理由。

椰奶文昌鸡

在鸡满地跑的文昌,当地人不像广东人一样只认白切鸡。

毕竟,海南这个地方真的是“天赐之地”。

椰子,就是最好的吃鸡伴侣,椰奶文昌鸡就是其中不错的选择。

大家坐小餐馆里,把老椰子肉和椰青打成香喷喷的椰奶往锅里倒,不加其他配料,把鸡往锅里倒。

还没吃上第一口,光闻味道就能知道:

椰子是来自统治深圳椰子鸡汤底的——东郊椰林。不光鸡溯源了,连汤底也溯源了。

盐焗文昌鸡

无论吃鸡的方式有多少种,都少不了盐焗。

文昌人吃出滋味同时,也不会忘记滋补——把枸杞、红枣、党参、当归塞进鸡肚子里,鸡肉咸香嫩滑,还有阵阵药膳味。

△供图/小红书@莫醒醒。

亦无须顾及形象,爽快撕着吃才是正确打开方式。

最火的那家在文昌中学旁,当地人和游客的比例不相上下,吃了还要打包带走。

△供图/小红书@莫醒醒。

若是想要体验最正宗的海南风情。

可以去到东郊椰林里的椰子公园,那里有家本地人才知道的文昌鸡店,没有招牌,旁边是水塘和农田,人们就坐在一个半露天的棚里吃。

旁边就是高大的椰子树,树上挂着吊床,吃完了躺在上面吹风特别棒。

△鸡腿最多人抢!供图/小红书@莫醒醒。

02

文昌,到底有多少种滋味?

文昌的名气,一直都没有海南其他城市大。

但这里拥有海南「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文昌人每天都能吃到各种便宜海鲜。

去了文昌,不吃海鲜似乎更说不过去。

文昌海鲜

去过文昌的人都知道,热的不仅是气温,还有当地人的热情。

当他们把文昌最引以为傲的文昌鸡送进外地人的嘴里后,往往会拉着他们去再便宜又新鲜的海鲜街吃上一顿。

他们闯海、耕海,以海为生,为这里带来富饶与美味。

海鲜两个字早已深入文昌人的生活。

龙虾、鲍鱼、带鱼、鲅鱼、皮皮虾、海螺、竹蛏、海参……

海鲜数不胜数。

3块钱一只生蚝,8块一只海胆,30块一条的石斑……

便宜又好吃。

△供图/小红书@莫醒醒。

可杀可不杀,直接拿到旁边渔船加工就可以。

每个人都可以在文昌解锁关于海鲜的各种吃法:蒜蓉、爆炒、清蒸、白灼。

△图/公众号@海南文旅

文昌鸡要怎么做,当地人最有发言权。

有时文昌人高高兴兴地带外地人去码头买海鲜,但不久后就会怀疑到底他是本地人,还是自己才是当地人?——

他们发现,外地人对海鲜市场里物种的种类和做法,比他们知道得还多。

△图/公众号@海南文旅

从常见到稀有,从浅海到深海,从鱼类到贝类,总能说上几嘴。

他们甚至还知道:文昌人吃海白(一种贝类)要和冬瓜一起煲。

贝壳炖汤有咸鲜味,冬瓜则有清香味,餐前或餐后,文昌人平时也总要喝上这么一碗。

△图/公众号@走进文昌

这要归功于短视频平台,因为文昌赶海实在太火了。

疫情让人们对旅游无比渴望——看赶海,能让人“云亲临”当地以及长知识。

据观察,赶海主播们的坐标除了大连、青岛,最多的就是在文昌。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视频给人们形成一种印象:文昌人每天都在赶海。

看过赶海视频的外地人,即使从没到过文昌,也早已对文昌这片海了如指掌。

△3秒钟,猜猜他们在抓啥?

在一些网络平台上,你会发现关于文昌的帖子怎么都脱离不了吃。他们去到文昌一般发三条朋友圈打卡:

我吃文昌鸡了;我吃海鲜了;我还吃粉了。

这里不仅鸡和海鲜好吃,各式各样的粉和小吃也很出色。

文昌抱罗粉

文昌抱罗粉,另一个以“文昌”命名的地道美食。

抱罗,是文昌的一个地名。

文昌的抱罗粉店的数量和文昌鸡专门店一样多,大街小巷都有。

△文昌遍地粉店!

大多数抱罗粉店,除了腌粉和汤粉,还有半汤、半腌的选项。

和一般米粉不同,抱罗粉更粗像乌冬,但口感又比乌冬更柔软。

汤底又甜又酸,搭着牛肉干、瘦肉、酸笋、辣椒一起吃,绝对的“文昌”。

△抱罗粉的不同打开方式!图1/公众号@小岛食光

铺前糟粕醋

到了文昌铺前镇,一定要吃一下糟粕醋。

糟粕醋这种食物,就像榴莲一样,不爱的人嗤之以鼻,爱吃的人则无法自拔。

△看起来就超好吃。图/公众号@走进文昌

酿酒留下的糟粕,再经酿造,成了酸中带甜的糟粕醋。

加入大蒜、辣酱和油,以及蔬菜、内脏、脆骨、蟹籽、蚵类……只要这一碗,就能吃出火辣辣的热带风情。

△哪儿都有它!

在餐桌上它总是最先出现,是吃饭前的开胃之选。

对于吃了还恋恋不舍的人,老板会用塑料瓶装着卖,十多块就能带一瓶回家。

△有些人还会用糟粕醋打火锅!供图/小红书@莫醒醒。

文昌鸡饭

海南没有海南鸡饭,但海南鸡饭的确出自海南人之手。

当年,海南人去到新马泰一带,在那里卖起了第一份鸡肉与饭团。

人们将这份由鸡与饭团组合起来的快餐,命名为「海南鸡饭」。

△初代网红,海南鸡饭团!

虽说没有正宗海南鸡饭,但在文昌有文昌鸡饭。

连海南其他城市的人都专门开车来吃。

△的吃法,太多了

但如今也不多见了。

任意一家都是开了20多年以上的老店。

如果想安静吃鸡,点上一两只白切鸡或一份鸡饭,一口吃掉热带风情。

与鸡肉美味成对比的,是随意的环境和服务。非常海南。

△和都要金灿灿!

东阁粿仔

无论在星级酒店还是骑楼小吃街,在老爸茶店或街头大排档。

都会出现一碗文昌人爱吃东阁粿仔。

△图/海南文旅频道

粿仔分很多种,最有名的是用鸡屎藤做的。

不是你想的那样,鸡屎藤只是文昌人对它的俗称,是一种消暑祛湿的中药。

△图/海南文旅频道

将鸡屎藤打成汁水,倒入面粉里揉成团,接着就可以“滚一滚”来做粿仔。

因配料的不同,每碗也有着温辣或甜润的味道。

冷吃热吃都可以。傍晚时分,月上柳梢头,约三两朋友,品一碗粿仔汤,早已成为岛民们的“饮食养生习惯”。

△图/海南文旅频道

椰奶清补凉

清补凉,是海南人的夏天专属甜品,因为海南清补凉实在是太出名了。

在文昌,人们更爱用椰奶来搭配。

红豆、薏米、西米、西瓜、玉米、汤圆、鹌鹑蛋、芋头、凉粉等食材加进椰奶里,拌一拌,和味:)

△超多配料可选

大街小巷的甜品店,会把清补凉冻得冰冰凉,在炎热的夏天,吃一口就回魂!

△冰冰凉,还要加两颗雪糕!

03

文昌,海南的两个平行世界

“没来过文昌,不知道这里的神奇”——

一边是国际航天城,全国唯一一个滨海发射中心就在这里;

人们想着如何上天的同时,老城里的当地人也在想下一段的老爸茶去哪里喝。

△图/海南文旅频道

既有现代化的自贸港节奏;也有传承百年的老街。

文昌,仿佛两个平行世界。

△图/海南文旅频道

石头公园:不一样的文昌

这是文昌必打卡的地方。

纯净的海域加上海岸边遍布的大小石头,形成不一样的风情。

走在沙滩,清澈的海水打在石头上,再缓缓从沙滩上褪去,特别原生态。

△图/小红书@我是嘻嘻嘻

东郊椰林:没来过,也喝过!

城城开头说的东郊椰林,是文昌最出名的景点。

无论在当地人或外地人心里,东郊椰林都是文昌,甚至整个海南独有的特色。

△图/小红书@夜坐怀维衍桐巢

海南每年出产的椰子,有一半都来自文昌。

大片翠绿的椰林组成了一片惬意的“小地方”,不远处是大海,无比幸福。

△图/小红书@夜坐怀维衍桐巢

白天这里吹着海风,或是躺在椰树间的吊床上,快乐不知时日过;

到了傍晚,这里变成了红色的,落日把椰林映成人们傍晚海南的模样。

△图/小红书@夜坐怀维衍桐巢

附近还有码头老爸茶可以喝。

△图/小红书@XIANWENH&@慕容晓晓

傍晚去附近的海滩边看渔民劳动,也是感受文昌生活的方式之一。

△供图/小红书@山介广禾

文昌生活:“走,吃茶去!”

说到喝茶,其实并不是海南人所特有的传统习俗。

文昌的老爸茶,最早起源于西方。

△老爸茶!

《海南岛志》第135页写道:“海南人民习于航海,故侨居海外者多。其所至之地,曼谷、新加坡、香港三埠最众,海防、爪哇及马来半岛次之。”

这些地方,正是以悠闲生活闻名世界,从海南出外谋生的人在回乡时,也将这些生活习惯带回海南文昌。

△图/小红书@莫醒醒。

一个慵懒的午后,文昌人会去到喝老爸茶的地方。

茶店大多没有什么装修,临街可能就藏好几家。

要是来晚了,里面会是往往人头攒动,烟雾缭绕,当地就坐在里面安静的“吃茶”。

茶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自制绿茶、红茶或者菊花、茉莉都可以。

文昌人喝茶时还会吃些小吃,种类形式特别丰富:

绿豆汤、清补凉、煎堆、点心等,前面提到的抱罗粉也是喝茶的小吃之一。

△图/小红书@莫醒醒。

人们光是喝茶,更是可以喝上一天。

在文昌,老爸茶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情感交流不可以缺少的方式。

△图/小红书@莫醒醒。

二是文化。

和很多海滨城市一样,来海南免不了要去老街逛下。

△图/公众号@人民网海南频道

海南有九条老街,文昌就占了两条,分别是文南老街和铺前老街。

代表是好些不同的文化风情。

△供图/小红书@山介广禾

当年,海南侨乡带着外国的文化返回老家。

在这里兴建的古早味建筑,让文昌充满了一种异域文艺的风情。

△供图/小红书@山介广禾

旧时文昌有句俗话:“不逛文南街就不算逛文城”。

风靡一时的电影《台湾人的根》《海外赤子》《天涯怪客》都是在老街取景的。

同时,这里也是难得的,能体会到百年骑楼风光的老街之一。

△供图/小红书@山介广禾

这啊,也是慢悠悠的文昌。

不管是为了吃,或是了解海南,低调的它都是一个好去处。

△供图/小红书@山介广禾

·END·

【参考资料】

1.生蚝2元一个,人均100+海鲜吃到撑,又挖到一座温暖人少的滨海宝藏小城!作者“走着瞧旅行”

【版权说明】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图虫·创意、小红书@山介广禾、@莫醒醒。、@我是嘻嘻嘻、@夜坐怀维衍桐巢、@XIANWENH、@慕容晓晓,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东部之声 X3.2  © 2015-2020 东部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