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乡下土猪要拱城市白菜”,衡水中学高三学子演讲引争议,校方回应

2021-09-16| 发布者: 东部之声|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极目新闻记者詹钘近日,河北衡水中学17岁高三学生张锡峰在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节目上发表的一场演讲引发......
依恋交友

  极目新闻记者詹钘

  近日,河北衡水中学17岁高三学生张锡峰在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节目上发表的一场演讲引发争议。在这场题为《小小的世界大大的你》的演讲中,一句玩笑“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遭不少网友质疑。

  

  在《超级演说家》官方微博,极目新闻记者看到了这场演讲的完整视频。整个视频时长10分钟左右,视频中,张锡峰身穿衡水中学校服,讲述了自己从农村走向城市,从自卑到努力奋斗而自强,跟身边的同学一起努力学习、奋斗的经历。

  在演讲中,张锡峰谈到了自己出身普通,从小在河北一个小镇长大,爬树打滚日子简单却快乐。不过,从教育资源上来说当地却极其匮乏。“两间屋子,三个年级,这就是我当时上课的地方”“英文老师就是语文老师客串的”……

  来到城里后,他却发现自己格格不入,分不清我方和对方球门,同学有私家汽车接送,自己只能走回家。“走过红绿灯,一个人,低着头,心里却翻江倒海。”为了改变,必须奋斗!

  “他们只是一群穷人家的孩子,想成为父母的骄傲,想要让他爱的人都能更精彩地活下去,活着!他们有什么错?我们和全中国所有为了梦想而不顾嘲笑,努力奔跑的人一样。这是我们自己选的路,我们也一样能够走得很好。”张锡峰说道。

  张锡峰在台上演讲,台下的父母看着他。在节目中,母亲表示,儿子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自己生在农村,没有给他一个优越的成长和学习环境,自己很愧疚。

  在演讲中,张锡峰称,他曾跟同学们开玩笑说,“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这句话引起不小争议,有网友认为张锡峰表演过度,“比喻很不恰当”;大部分人认为他是有感而发,表述的是他通过奋斗改变命运的信念,并没有什么不妥当。

  6月2日下午,衡水中学教育处工作人员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学校期间,张锡峰演讲能力就非常出色,所以受到邀请去参加节目录制。该负责人称,“他的演讲内容我们没有很关注,马上高考了,我们建议不要再打扰他了。”

  相关报道:

  衡水学霸的励志演讲,一碗“毒鸡汤”?

  

  “他们不是高考机器,他们只是一群穷人家的孩子,想要成为父母的骄傲。”近日,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学生张锡峰在节目《超级演说家》中的一段励志演讲备受关注。节目中,高考临近的张锡峰,讲述了一个怎样“绝地反击”的故事。

  但张锡峰这段演讲内容引发不少网友讨论,有网友认为这是一碗“毒鸡汤”,也有一些网友表示感同身受,认为高考是目前最值得的选择。

  2019年,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学生张锡峰为同学们做励志演讲。视频来源:“河北衡水中学官方发布”微信视频号。(02:06)

  6月2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澎湃新闻,这样的“励志”演讲并不鲜见,教育的价值已扭曲,不是发展个体,而变为竞争的工具。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视频中学生所表达的“励志”,相对来说是狭隘的。他表示,大家需要用包容的态度看待学生的言论,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有不成熟不完整之处。同时,他指出,“励志”所追求的不应该只是狭隘的短期目标,真正的励志,应该是“士志于道,明道济世”。

  学生认知不成熟,

  但高考仍扮演“改命”角色

  澎湃新闻稍早前报道,5月30日,《超级演说家》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段关于张锡峰的完整演讲视频。视频中,张锡峰演讲主题为《小小的世界大大的你》,演讲时长为10分钟。此演讲内容引发热议。

  张锡峰是河北衡水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出生于河北省东部的一个乡村。今年17岁的他,即将迎来人生中的第一个大考——高考。

  张锡峰在演讲中说:“今年我高三,高考报名之后就意味着,我们不再是学生,而是考生,我们拼了命地学,没日没夜地和时间竞赛,我们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大声喊出自己的理想。有人说,我的理想是斯坦福,有人说我要考清华大学金融专业,有人说我的目标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我们为此沉迷,为此消瘦,这种感觉让我们疯狂……”

  张锡峰表示,他们这是为了“改命”。随之引发网友对“高考能否改变命运”的讨论。

  有网友称,学校过度放大了高考作用,人生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也有网友认为,追求更好的前途无可厚非,城市里的人也在努力拼命买学区房,各种补课。高考仍然是农村孩子最好的出路,这个孩子值得尊重。

  6月2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称,《小小的世界大大的你》体现了成功学在学生身上留下的深刻痕迹,那就是渲染对立,差距,并以此激励“奋斗”,其基本价值观,就是要做人上人。他称,虽然现在有不少学校举行的高考誓师大会,但这样咬牙切齿的演讲并不鲜见。他认为,在这样的价值观中,教育的价值已经扭曲,不是发展个体,而变为竞争的工具。

  熊丙奇还称,这种成功观,对人生的长远发展是有害的,考进了大学,进入了城市,留在城里工作,成家立业,是不是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自己是不是又成为其他学生愤怒的对象?事实上,当前就算是考进大学,大部分学生都仍会是普通人,不可能就变为人上人。按照人上人的思维,成不了人上人的学生是不是就失败了呢?

  同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澎湃新闻,一方面大家需要用包容的态度看待学生的言论,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有不成熟不完整之处。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励志”所追求的不应该只是狭隘的短期目标,教育需要涵养。“很多学校为了实现目标不择手段,这种方式可能短期能见效,但是长期而言,(对学生)是一种伤害。”

  教育需要提供真正的励志:“士志于道”

  在演讲中,张锡峰情绪激动地说:“衡中的考生,他们只是一群穷人家的孩子,想成为父母的骄傲,想要让他爱的人都能更精彩地活下去,活着!他们有什么错?他们,就是你啊。我们和全中国所有为了梦想而不顾嘲笑,努力奔跑的人一样,我们越安静,我们越平和,越淡定,越忍耐,越无所畏,我们眼里深藏的汹涌就越沸腾。这是我们自己选的路,从来不需要任何人指手画脚,我们也一样能够走得很好。”

  他此次也回应了外界对河北衡水中学考生是“假装”“作秀”“高考机器”的看法。对此,该档节目嘉宾刘仪伟表示,整个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内心是光明的,看到的就是光明;内心是阴暗的,看到的就是阴暗。“你所看到的批判和听到的言论,就是你内心的一种反馈。”他称,张锡峰应该用更广阔的目光去看待周遭,用更磊落和坦荡的心态去面对周遭。

  储朝晖说,十几岁的学生正处于青春阶段,其认知也在发展中,没有必要去苛求他必须讲什么,必须以什么方式讲,必须讲的多正确,这是一个基本的态度。“现在很多人苛责这个学生的言论,尤其是苛责他的一些言论的逻辑,但在这样的环境和年龄下,要求他做一个优雅且符合规范的表达是比较困难的。”

  同时,他指出,视频中学生所表达的“励志”,相对来说是狭隘的。真正的励志,应该是以当下社会有什么问题,怎么去探索真理作为一个历史目标,也就是中国古代人所讲的“士志于道,明道济世”。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励志的经典表述。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学校仅以个人怎样去实现他的生活目标作为他的励志,这种教育方式有所不妥。教育需要涵养,而不是简单的激励孩子去实现一个可能并不长久的目标,教育本身要优雅一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东部之声 X3.2  © 2015-2020 东部之声版权所有